你有選擇 —書寫你自己的生命故事
E Nan大多數人並沒有真的選擇他們的生活方式。他們像一部自動播放的電影一樣度日 — 被情節牽著走,被事件推著走。日子一天天過去,決定一個個飄散。等到某個時間點(通常是太晚的時候),才回過頭輕聲說出同樣的那句話:
「早知道我就……」
去試試看。
讓自己重新開始。
給那個人一次機會。
早點結束那件事。
做一個不一樣的選擇。
但遺憾不會無緣無故出現。我們之所以走到那裡,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迴避 — 把那些其實早就知道需要改變的事,往後拖延。
我們告訴自己的故事
我們不做選擇,也不去承擔它。取而代之的,是一套自己編出來的敘事。聽起來很合理,甚至有點高尚,但說出口的時候,其實心裡空空的。
「我想啊……但我不能。」
現在不行啦。太忙了。沒錢。不夠準備好。
總會有些什麼 — 一個讓我們不行動的理由。
一個讓我們停留的藉口。
一個等待「可以開始」的條件出現的盼望。
但在這一切底下,其實我們真正想說的是:我沒有那麼想做。沒有想嘗試的動力,沒有想冒險的勇氣,沒有真正準備好要改變的決心。
這不是在責怪誰,而是回到誠實。
如果你的身體還算健康,心智還算清楚,能量還足以行動,那麼事實是 — 你幾乎可以學會任何事。你可以訂目標、往回規劃,然後一步步去完成它。不見得馬上就能辦到,但時間會帶你過去。
你可以選擇一個新的故事。
改變,是怎麼開始的
假設你的嚮往是住在一間鄉間的小屋,自己種菜,在家工作,過著簡單生活。那不是幻想,而是具體的安排。需要什麼?一些技能,一些時間,一些犧牲。也許要一年,也許五年,也許十年,但它並非不可能 — 只要你願意從「想」開始,走向「行動」。
而這個轉換,從想法走到實踐,是最多人抗拒的部分。因為一旦你做了選擇,就會面對風險、可能的失敗、未知的變數。那感覺通常比繼續待在熟悉的不快樂裡還要令人害怕。
但那種害怕不會一直在。
真正會留下來的,是你行動之後的改變。
當生活把你推倒
生活會把你擊倒 — 不只一次。而且從來不會先問你願不願意。
每一次你被打倒,都會回到一個問題(而且會一直出現):
我要繼續躺著,還是站起來?
站起來,可能意味著:
結束一段對你有害的關係
改變你的飲食
重建你的睡眠
學新的技能
做一些大部分人會迴避的犧牲
你無法什麼都擁有。但你可以擁有誠實、擁有一致、擁有一段讓你未來回頭看時,能夠說:
這是我自己的選擇。
我親手活出這個故事 — 而它,值得。
那樣的生命,說真的,還有什麼比這更有價值?
等待的代價
你拖得越久,那份遺憾就越沉重。你不願面對的故事,不會自己消失。它只會變硬、變陳舊、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打轉。
你會開始說:
是他不對。
是她太過分。
這個情況不公平。
但最後 — 如果你真的願意誠實地看清楚 — 你會明白,這根本不是關於他們,而是你。你已經成長到不同的位置,而那個舊的角色或環境早就不適合你了。你只是選擇了忍受停滯的痛苦,好讓自己不必去面對改變的痛苦。
當你真的意識到這點,就讓它落下。讓它開始雕刻你。不要再用更多的理由去包裝它,也不要用「責任」或「舊承諾」來壓抑它。
因為即使有些人會失望,即使他們的期待不再符合你的選擇 — 也不是你的責任要扛下全部。如果你為了讓別人滿意而委屈自己,那其實不是真實的平衡。
而那樣的失衡,最終都會浮出表面 — 也許是疲倦、疾病、焦慮,或徹底的崩潰。與其讓它拖著你再耗十年,不如現在就面對。
一種不一樣的承諾
你確實是有選擇的。
這個選擇今天可能還很小 — 一步、一個微調、一場不容易的對話。
但一步會接著一步,最後就會變成一條路。你自己的路。
走上它。當不再適合時,就調整方向。當需要的時候,離開舊的軌道去找新的。但不要把自己綁在一段你早已不再有熱情的承諾裡。
是的,這過程裡會有害怕,會遇到不熟悉的風景、不認識的人、不一樣的規則。但你會學會的。你會摸索出自己的方式。你也會遇到那些和你走在相同方向的人 —— 那些支持你的成長,而不是維持你舒適圈的人。
一切不會一瞬間發生。但它會發生。
只要你選擇開始移動。
後悔的數學
如果你是那種偏理性的人,也許這個公式你會喜歡:
一輩子的遺憾,遠比幾次勇敢的、痛苦的選擇,代價還要大。
有些決定會讓你受傷。
有些會失敗。
但每一個都會讓你前進,讓你學到真實的東西。
每一次用心的選擇,都會提升你過一個有智慧、有美感、有存在感的人生的機率。
所以下一次,請誠實地對自己說:
「我其實不想改變,現在這樣就好。」
或者:「我準備好了。我想要過不一樣的生活。」
但不要說:「我不能。」
因為,那真的不是事實。
請看我們的第二支靜心影像《你可以選擇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