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你的世界正在崩解——而這其實是好事

E Nan

首先,讓我們釐清一件事:這個世界沒有崩壞。真正崩解的,也許只是你的世界——更準確地說,是你對世界的感知正在瓦解。這不是災難,而是一個機會。恭喜你。

這篇文章將探討兩個重點:

  1. 為什麼你會覺得人生正在崩壞?
  2. 為什麼這其實是一件好事?

這聽起來或許矛盾,但請繼續讀下去。

當穩定變成一種困境

如果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,你很可能正處在人生的某個中段時期——也許是 25 歲到 45 歲之間。你擁有不少人生經驗:建立了事業、旅行過、經歷了幾段關係,該完成的清單也一項項打勾。但在成就感應該浮現的時刻,你卻開始問自己:接下來呢?

無論你是否察覺,我們每個人都深受社會環境的塑造:家庭、朋友、同事,這些互動構成了我們的自我認知,影響了我們的思想、行為,甚至是如何看待自己。

你早已熟練地戴上各種面具——朋友面前的一個你,職場上的另一個你,家人面前又是不同版本。你不斷調整、配合,努力符合他人期待。

但在一天結束,當你照鏡子的時候,你還認得鏡子裡的那個人嗎?還是那只是你生命劇本裡的某個角色,不斷重複著已經排練過千百次的表演?如果你已經照著社會規則認真生活、努力工作、做了「對的選擇」,為什麼內心還是有個說不出的空洞感?

那個空洞的根源

原因其實很簡單:你活得太像別人期望中的你,而不是你自己。

你所做的選擇——職涯、生活方式、關係——或許大多是出於外在的認同與肯定,而非源自真正的自我覺察。你變成了一個被社會規範組合出來的版本,而非自己真實的樣子。

這個不一致,就是你覺得人生「崩解」的原因。但重要的覺察是:這不是失敗,而是一種徵兆。這是你內在在提醒你:該放下那些虛假的身份,去找回更真實的你。

當你卡住,其實是轉變的開始

你換過工作、搬過家、結束或開始過一段關係——但那份不滿與失落依然在。即使外在世界變動,內在那股不安卻從未真正改變。直到有一天,你發現自己再也無法逃避,連不斷「重新開始」這招也失效了。那正是轉化真正開始的時候。

榮格心理學稱這個階段為「個體化(individuation)」的開端——一段覺察、整合各種人格面向與潛意識內容的歷程。在成長過程中,我們壓抑了許多自我片段,包括內在的陰性能量(anima,對於男性)或陽性能量(animus,對於女性)。這些被壓抑的衝動、恐懼與渴望,構成了榮格所說的「陰影(shadow)」——那個不在你意識範圍內,卻對你產生深遠影響的自我部分。

陰影並不一定是負面的,它只是未被覺察。當它長期被忽視,就會以不受控的形式出現:自我破壞、情緒失控、過度衝動,或不停追求外在肯定。

這場看似崩解的危機,其實是在呼喚你去整合陰影,而不是讓它主導你的人生。你的世界沒有真的崩壞,瓦解的只是對「穩定」的幻覺。而這,正是走向真實自我最關鍵的一步。

穿越幻象,走向真正的自己

那麼,接下來該怎麼做?

答案是:深入自我探索。個體化是一個不斷拆解舊有信念、鬆動內在限制性敘事,並學習與潛意識對話的過程。這並不是一條可以立刻看到成果的道路,而是一場深層轉化。它需要時間,也需要誠實與堅持。

好消息是:如果你能與這些話產生共鳴,那代表你已經啟程了。覺察是門檻,接納是入口,承諾實踐則會帶你持續前行。

如何重新建立真實的自我

要培養真實的自我,首先需要為內在對話創造空間。而靜心茶,正是一種結構化的內觀練習。

你可以試著:

•留出 15 至 30 分鐘的無干擾時段

•帶著覺知去喝茶-不是以日常習慣,而是一種回到當下的狀態

•練習在靜心中問自己幾個根本性的問題:

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?

我想要過的是怎樣的生活?

我想成為怎樣的人?

這些問題的重點不在於立刻得到答案,而在於你願不願意持續地問下去。隨著時間推進,清晰感會慢慢浮現。

不要害怕去夢想,去描繪沒有邊界的人生。跳脫「我只想快樂」這種模糊的願望,嘗試更具體地說明你的理想生活——什麼樣的經驗、價值觀與人事物能真正滋養你?你越能清晰地說出自己的內在需求,就越能走向那樣的生命狀態。

對我來說,靜心茶是這場旅程的觸發點。八年前,我開始以它作為內觀工具,也從一種看似成功卻充滿功能性破裂的生活,慢慢過渡到更真實、平靜、而有意義的生命方式。

至今,我仍走在這條路上。我相信,這條路沒有終點。但我已經學會去珍惜這個歷程本身。而這,也許才是真正重要的。



返回網誌